孔玉芳和信阳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1月16日上午,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下午,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等省领导及市领导王铁、郭瑞民、王道云、姚铁璜等和信阳代表团的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孔玉芳说,李成玉省长所作的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查找问题客观准确,对今后五年及今年的工作安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是一个实事求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
孔玉芳强调,过去的五年,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让全省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报告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这对弘扬中原文化,提升河南的软实力,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后五年,全省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围绕推动文化大发展,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增强软实力、提高凝聚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河南加强“两大建设”、推进“两大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的需要。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好文化精品工程和“五个一”工程,推出更多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加强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要加大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和创新力度,使宣传文化事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怀廉指出,李成玉省长的报告总结经验振奋人心,发展目标鼓舞人心,安排工作激动人心,准确把握了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了河南实际,准确把握了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
刘怀廉指出,我省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够平衡。今后一定要突出和强化“干成”的意识,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步子要快一些,力度更大一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氛围,提供更好的服务。
王铁说,听了李成玉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心中充满喜悦之情、兴奋之情、激动之情,有四点感受。一是厚重感扑面而来。我们河南过去五年确实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李省长在报告中一连用了四个前所未有,讲得实实在在,令人信服。特别是通过实施“村村通”,去年底,我们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为农村加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二是自豪感欣然而起。河南不光是经济社会发展,河南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涌现出任长霞、李学生、魏青刚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河南人在外面的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紧迫感油然而生。这种紧迫感来自于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特别是我们信阳这个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在中原崛起和实现小康的征程中发挥我们的作用,任务非常紧迫。四是责任感接踵而至。报告从六个方面突出强调了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文化建设的关键性、民生工作的指向性、改革开放的全局性、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自身建设的紧迫性,报告多次提到支持包括信阳在内的黄淮四市发展、制定了优惠政策,我们要认真落实好本次省人代会和市委三次党代会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缩小差距。
郭瑞民说,省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全面、务实、开拓、创新的报告,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为民情怀。感受有四点:一是五年成就令人自豪。五年来,河南的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发展成果之丰前所未有,许多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为河南的发展成就由衷感到自豪。二是未来前景令人振奋。报告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谐中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描绘了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前景振奋人心。相信通过五年的努力,实力河南、活力河南、魅力河南一定能展现在人们面前。三是工作部署令人鼓舞。报告对今后工作的部署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报告中多次提到加快包括信阳在内黄淮四市的发展,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关爱,使我们备受鼓舞。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把工作做得更好。四是政府自律令人信赖。报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体现了省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和姿态,体现了省政府真抓实干的决心和信心。回去以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报告精神,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