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 新闻频道 >人大要闻 > 浏览文章
一问一答“考问”教育均衡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题询问办法后首次就热点民生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考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晖、副主任高曙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胡海华及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任"考官",市政府副市长曹新生,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7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现场接受询问。
没有繁文缛节,直接开门见山。问者一针见血,直击要害,显示了人民代言人的责任担当;答者坦诚直言,严肃认真,显示了人民公仆接受人民监督的勇气。
按照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市区将新建1所高中、25所初中、28所小学、17所幼儿园。""2016年开始,市教育局将用3年至5年时间,推动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促进区域内教育公平。""3万人以上的乡镇将建4所至5所寄宿制小学,2所至3所寄宿制初中;3万人以下的乡镇建2所至3所寄宿制小学,1所寄宿制初中。"询问会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干货"被一一"问"出。
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按照问题轻重缓急,分类梳理,统筹协调,督促各级部门切实解决问题,改善办学条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询问过后,曹新生代表市政府作了表态发言。
教育是最主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实现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期盼。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张国晖指出,"'十三五'期间,要按照社会需求,下大气力下真功夫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最大限度地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把寄宿制学校办得更好;认真研究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通过多方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优化教育资金使用,科学规划利用现有资源,多策并举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
本报记者 姚广义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