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联络站” 蕴含“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2-11-08 阅读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最贴近群众的窗口,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阵地。近年,信阳市平桥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着力推进22个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架起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的“连心桥”,推动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在平桥区平桥街道便民服务大厅门前,崭新闪亮的“省级人大优秀星级代表联络站”的荣誉牌匾首先映入眼帘。走进大厅一楼左侧的代表联络站,手机扫描墙上的代表联络站和进站代表二维码,“一键直达”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展板、代表联络站规章制度等“九有一上墙”,软硬件配置一应俱全。 据平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姜勇介绍,近年,平桥街道坚持以“四好”为定位,着力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代表联系群众的好桥梁、代表履行职责的好阵地、国家机关听取意见的好场所、推进基层治理的好平台;以“五员”为抓手,组织代表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收集民意民情的信息员、法规政策的宣传员、密切群众关系的联络员、助力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服务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代表在闭会期间有效履职,一方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和拓展代表联络站功能,创新开展代表问政活动,网上联络站平台及时更新代表履职情况、工作动态,线下完善“一人一档”履职管理档案,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以前,群众跟人大代表见面不多,也不知道代表们能做什么事情。现在,社区有了代表联络站,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代表们也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同时,代表们依托联络站在金秋助学、脱贫攻坚、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抗击疫情方面深入开展为民服务,让选民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站人大代表积极发挥表率作用,为辖区捐款捐物50多万元。针对十八里村苏皈组的98户居民家中未通自来水的情况,代表联络站通过开展代表问政活动,推动街道投资40多万元解决了居民饮水问题。此外,联络站还组织代表们深入小区、街巷走访调研、出谋划策,推进基层民主治理,有效促进了几个老旧小区和小巷胡同的改造提升,并推动了幸福路、富民路等“断头路”顺利通车…… 走进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墙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宣言是13名进站代表履职的生动写照,21本扎实的工作资料和档案详细记录了代表们的履职情况,真实地展示了代表联络站的主阵地作用。 “代表联络站提供了多渠道的履职方式,已成为代表学习提升的‘加油站’、依法履职的主阵地、联系群众的新场所。”龙井乡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陶连志表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都认真登记在册、加强协调督办、持续关注到底,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如今,对代表工作的要求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提升了,代表们也越来越有成就感了。” 身在第一线,代表联络站不仅是闭会期间基层代表履职的新平台,更从服务群众的角度切入,了解群众困难、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争取群众支持。在这里,有反映大事小情的群众,有认真倾听、耐心询问的人大代表,有一丝不苟答疑解惑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龙井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以来,已组织代表接待选民400多人次,受理反映的诉求和问题120多件,办结70多件,限时办理、回复疑难问题40多件。 龙井村的西门小河原来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堆放点,如今变成了荷花绽放、小桥流水,成了一片可观、可游、可憩的休闲绿地。这都是进站代表们积极推动的结果。河边能洗衣、孩童可玩耍,群众从中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群众的需要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群众的认可是代表工作的“试金石”。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让代表们的作风更实了、履职意识更强了、威信更高了,也推动代表们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找到了契合点。 全覆盖建好家站、常态化用好家站只是开始,及时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才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质。2022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对《地方组织法》的第六次修改,明确代表联络站要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定“主阵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树要实现枝繁叶茂,民主的“根系”就必须深深扎进基层。 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东南城郊的郝堂村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载体,探索出“事事协商、全程协商”的郝堂模式,群众关切但往往“不好管”的一批难题迎刃而解,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抒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郝堂的生动实践,激活了乡村建设的一池春水,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华丽蝶变。 美丽乡村要怎么建?怎样才能让群众受益更多?郝堂村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作用,围绕村庄长远发展组织召开代表座谈会、村民议事会、协商会等260多次,逐户征求意见,充分吸纳民意,集群众智慧、听群众心声,从而找准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是民主的真谛。郝堂村通过代表联络站,引导群众“沉浸式”参与到村庄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对于村庄发展和村民生活来说,房子始终是头等大事。围绕旧房屋怎么改、新房子如何建,村民们在代表联络站集思广益,开创“三尊四不”工作法,即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大拆大建,对村中的老树、老屋、老墙、老井、老作坊等进行重点保护。具体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专家提建议,群众拿主意,直到村民认可了才动工。 随着美丽郝堂的名气越来越大,“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越来越丰富,平桥区人大代表曹永根建议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制定村规民约、弘扬文明乡风。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结合村情实际,对群众反映最多、要求最迫切、认识最统一的方面进行集中梳理,制定了《郝堂村村规民约》,并结合村情变化,由村民会议及时进行修订完善。2022年3月,《郝堂村村规民约》入选河南省优秀村规民约,成为郝堂美丽乡村建设的又一可喜成果。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郝堂村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进一步拓宽协商渠道、创新协商方式,把民主协商贯穿决策之前和决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以人民群众意愿的“最大公约数”成就了“画家画出的美丽乡村”。 小小“联络站”,蕴含“大能量”。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背后,是关乎民主自信的大文章。人民知情知政,方能当家作主。平桥区人大常委会不懈探索民主真谛、推动民主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关切为工作着力点、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工作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