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这个区有个“人大财经议事厅”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要求。
今年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第六年,为进一步优化黄浦区营商环境,切切实实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区人大财经委与各街道人大工委联手打造的“黄浦人大财经议事厅”于年初正式成立。
黄浦区人大财经委依托代表工作室的“家站点”工作平台,发挥人大联络优势,通过关注后疫情时代助企纾困、助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专类企业发展精准化服务、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等主题,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企业与区政府相关工作部门沟通渠道,助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助推黄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自2月以来,“财经议事厅”围绕外资经济、文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夜市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老字号焕新等主题,先后与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五里桥街道、半淞园路街道、打浦桥街道、南京东路街道人大工委联动举办多场专题监督调研活动,并结合年初经济形势特点加开民营企业和区属国有企业两场座谈会。
完善政企沟通互动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
“财经议事厅”将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宜商黄浦”作为常态化中心主题,每月召开一次,分类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个性化问题。每一期活动选取一个街道作为活动主办地,同时根据街道的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主题各有侧重,计划全面覆盖黄浦区十个街道。活动中,“财经议事厅”注重加强市区联动、携手提高服务企业效能,在区政府相关部门介绍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先后邀请了市商务委相关领导和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要领导参加调研座谈,向企业宣讲市级部门最新政策和措施。此外还邀请了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负责人介绍协会职能和服务企业的具体事项,拓展了企业沟通政府、反映问题的途径和渠道。
解决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企业切实“解渴”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是企业家关注的焦点,部门的政策执行能力和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落实能力,都决定了政策的最终效果。“财经议事厅”座谈会上,某外资企业提出,因法人在国外,无法办理相关工商事项变更,黄浦区市场监管局依据工作创新案例和经验实操,当即表示该类情况可以容缺办理,有效降低了企业商务成本。某设计规划咨询公司反映企业计划引进一位国外资深专业人才,因年龄限制无法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区科委第二天主动联系企业,对该企业和该专业人士情况做了综合评估后,协助企业解决了该事宜。
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如果企业反映的问题涉及未参加调研活动的政府部门,“财经议事厅”及时协调,推动政府部门快速响应企业关切。部分企业所提问题涉及跨部门协调和综合施策。如区内某高端民营医疗机构,为提高医疗质量,需引进多位国外专家坐诊,个税负担较重,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在调研座谈中提出,希望对国外专家个税给予减免、对机构个税给予扶持。“财经议事厅”组织区金融办、所在街道营商办上门了解企业详情,研究对企业扶持政策,沟通区委组织部门协助企业申请张江黄浦园高端人才补贴政策。对于企业在“财经议事厅”上提出的普遍性的问题,黄浦区人大财经委形成调研专报,推动政府部门改进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打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黄浦区人大财经委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参加营商环境监督,反映痛点堵点问题。区人大代表王红霞在参加调研监督后提出,要探索政府营商服务的“负面清单”制,在政策环境、政策稳定性方面给予清晰的边界。区人大代表李洁在参加老字号企业调研后提出,可以利用市贸促会平台,启动“一带一路”名品展等展会展现老字号风范,通过对接外商等方式帮助中国老字号走进世界舞台。某食品公司因疫情原因,去年进口的一批牛肉冷冻至今无法处理,姜敏代表获悉后,主动当起助企纾困的联络员,多方了解信息,发挥自身资源,牵线企业对接相关机构,为企业解决牛肉处理问题提供了渠道。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接下来,黄浦区人大财经委将围绕重点产业、重要课题、重大政策,紧扣“宜商黄浦打造”、营商环境优化的主题,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提升黄浦营商环境便利度和企业获得感贡献人大力量。
来源:上海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