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 | 信阳市人大常委会: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3-08-21 阅读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央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半城山水半城霞 张智勇摄
绿水青山,是信阳生态资源的底色,也是信阳绿色发展的底气。近年来,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连续多年把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凝心聚力,履职尽责,通过立法引领、监督推动、发挥代表作用等多种方式,用法治力量守护信阳的绿水青山。豫南明珠南湾湖 柴玉海摄
2023年5月31日,在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信阳市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获满票批准,于9月1日起施行。这是信阳市立法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我省首部关于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摆在突出位置,突出地域特色,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先后制定了鲇鱼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6部生态环境保护类地方性法规,作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信阳加速绿色崛起的决定,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长尾雉林中起舞 罗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2月28日上午8时30分,一场聚焦环境保护和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专题询问会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拉开帷幕。 在此前一天召开的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听取审议了全市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结合执法检查、专项视察和听取报告汇总的情况,聚焦法律法规实施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常委会委员对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局3个市直单位依法进行询问。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等方式方法,推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监督取得实实在在效果。持续开展“1+N+4”生态环保领域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就我市贯彻执行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保护、长江保护、湿地保护等多部法律法规情况开展检查,不间断对南湾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组织专题视察或听取专项报告,督促各县(区)持续加强县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截至2022年底,信阳环境空气质量指标稳居全省第一,辖区8个县实现全县域二级达标;4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其中Ⅱ类及以上断面25个,创我市有监控数据以来最好水平;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如今的信阳,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优良、生产高端、生活更好”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淮河两岸生态美
“我是喝淮河水长大的,对淮河有着深厚感情,淮河生态保护立法迫在眉睫。”今年3月,赴京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黄久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全国人代会上,他和120名驻豫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淮河保护立法的议案。
淮河灌溉着千里沃土,滋养着亿万人民,是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淮河,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202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主动肩负起推动淮河保护立法的历史责任,连续三年把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加强淮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议案确定为市人代会的1号议案予以办理;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五级人大代表淮河行”视察活动;连续三年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到安徽蚌埠、江苏淮安以及省内南阳、驻马店、周口等沿淮地市,围绕淮河生态保护进行考察交流;连续两年倡议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淮河保护立法的议案,把沿淮人民的共同心愿传递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进一步凝聚保护淮河的强大合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为老区信阳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塑造“创新拼搏当前锋,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形象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来源: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