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映初心|市人大代表吕永红的履职故事
初秋时节,平桥区明港镇清淮移民新村的2700亩艾草绿意盎然。不远处的厂房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将筛选好的艾草打捆、装车,一派繁忙景象。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的坡地,如今已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产业基地。这一切变化,源于市人大代表、信阳艾尔康公司负责人吕永红那个“让野草变黄金”的梦想。

2019年底,已在艾草行业深耕六年的吕永红,积极响应移民新村招商引资政策,在村里建立艾草生产基地,为推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注入产业动能。
“艾草一次种植可多年收益,便于管理,市场前景广阔。移民新村土地资源丰富,还有闲置劳动力,不仅能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也能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吕永红成功流转2700余亩土地,建设艾草加工厂。短短三年时间,他带领公司实现了从单一艾草初加工到涵盖艾草茶、艾草面条、艾草鞋垫等系列产品的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被评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销量快速增长,还远销韩国、老挝、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小小艾制品,走出国门送健康”的产业愿景。
随着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原材料供应紧张、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吕永红意识到,仅靠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建立联农带农机制,让产业真正扎根乡村、惠及农户。
2023年,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吕永红牵头成立平桥区金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土地并返聘农户务工,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工人”。艾草产业前期良好的效益,吸引了许多农户主动加入。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统一的技术培训、品种改良和保底收购服务,既提升了种植水平,也消除了销售顾虑。
目前,合作社已吸纳56户农户,实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不仅提供了65个固定岗位,还带来130多个季节性用工机会,务工村民月均增收3000元。小小艾草,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金苗苗”。
“以前只能靠孩子他爸在外打工,我照顾家出不去。”清淮移民新村村民陈丽表示,“现在村里有了艾草产业,我在家门口一个月就能挣两三千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产业要做大,配套设施也要跟上。吕永红在走访中发现,艾草基地因缺乏灌溉设施严重影响收成。他迅速整理情况并撰写建议,连续两年与村民代表一同向镇村反映,最终争取到项目支持。如今,十余口机井滋润着这片“黄金草”,也浇灌出村民增收的新希望。
产业根基筑牢后,吕永红又瞄准了销售环节。他积极拓展电商渠道,不仅自己参加培训、学习直播,还手把手教村民线上销售。2024年,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和艾草制品2500余吨,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同时,在他的推动下,合作社与多家超市建立了“农超对接”长效机制。
从联农带农到拓展“线上线下”销路,吕永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在今年召开的信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他带着众多艾草从业者的期盼,提出《关于推动信阳市艾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通过加强产业多元融合与协同发展,将信阳艾草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富民新兴产业链。
“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没有终点。”吕永红表示,“今后我将继续扎根这片艾草田,认真履职、用心服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