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 新闻频道 >人大要闻 > 浏览文章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赞扬《信阳晚报》“专家献策 根除内涝”报道文章

发布时间:2007-08-25  阅读次数:次  【字体:


       8月18日,信阳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专家献策,根除内涝》的报道文章,不仅全面报道了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对策座谈会的工作情况,而且实事求是地报道了水利专家们渴望根除内涝的迫切心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军批示:这组报道反映了人大代表的愿望,报道了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的主张,也客观地介绍了市人大的工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市区防洪排涝工作增了光。因此,向《信阳晚报》社的同志们致谢,希望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在宣传人大工作、建设魅力信阳的实践中,做出更多、更好、更大的成绩。呈姚主任阅示。姚铁璜主任批示:同意李军同志的意见,请发工作信息。信阳晚报的报道文章全文如下:

       专家献策 根除内涝—市人大就解决我市城区抗洪排涝问题征集意见

       近年,信阳中心城区一遇大雨就发生内涝的现象,既困扰着政府职能部门,又让市民怨声载道,尤其是今夏的“7.01”大暴雨,中心城区再度告急。对于如何解决城区的防洪排涝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在经过多次深入走访、调查之后,昨日上午,专门召集全市各相关部门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商讨对策。

       17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军拿着刚刚形成的《关于防洪排涝工作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逐条逐句地征求与会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甚至连语法词句都逐个推敲。我市公用事业局、水利、规划、建设等部门的专业人士纷纷发言,对中心城区以及羊山新区的防洪排涝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记者在这个征求意见稿上看到,市人大初定8条意见、措施,其中第一条就要求把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摆上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计划用3年至5年的时间改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脆弱的局面,通过8年左右的艰苦奋斗彻底根除中心城区的洪灾涝患;抓紧出台信阳中心城区及羊山新区防洪排涝(排水)工程规划,浉河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城区截岗沟工程按20年一遇设防,城区主要排涝河道按10年一遇改造。

       座谈中,专家指出,市内8条内河,造成危害最大的是新申河、青龙沟、黑泥沟,应分轻重缓急,该疏通的疏通,该取直的取直,该拓宽的拓宽。总之,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困扰城区几十万群众的城市内涝问题。

 

       水患不除 死不瞑目— 一位水利工作者的心声

       座谈会上,退休后又返聘工作的67岁老水利工作者陈祥英感慨颇深,在向人大提出自己的防洪排涝建议前,他先发出了“感动、惭愧、无奈、欣慰”8字感慨。

       “感动”:前不久,他到市内几个涝灾较重的地方去了解情况时,当地群众纷纷主动向他介绍情况,其情其景令他十分感动。他当即就有一种感慨:若不治好城区洪涝,死也不瞑目!

       “惭愧”:就是自己从事水利工作46年,信阳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工作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反而是旧害未除,新害又出。

       “无奈”:这些年,自己和许多专家、工程师一起在防洪排涝上也提出了很多建议,1999年还参与制定了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工程规划,8年过去了,可至今未出台。

       “欣慰”:看到市委、市政府这么重视新老城区的防洪排涝工作,这次市人大不仅带领人大代表深入街道、居民区视察,查找洪涝原因,而且专门召集专家提建议和意见,令他倍感慰藉。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继先出席2007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