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 新闻频道 >人大要闻 > 浏览文章
我市蔬菜基地建设聚焦 蔬菜基地建设被列为01号议案
关于如何确定哪一件议案为今年的01号议案,市人大有几种选择,但最终,《亟待发展市郊蔬菜基地建设》这个议案被定为今年的01号议案重点办理,因为“菜贵”这个问题,牵动了更多人的利益,更多人的心弦。
“当时我在代表驻地提出这个议案的时候,就立即得到几个代表赞同,说这个意见很有价值。”作为《关于亟待发展市郊蔬菜基地建设的议案》的主提议人,市人大代表张更生回忆当时他提出这个议案的情形,“有一个赵姓的代表跟我说,她手下的员工向她诉苦,说菜价那么贵,有时候想买点质量差点的白菜都买不到,有人已抢先行动了。还有一位人大代表也跟她有同样的感受。”
“蔬菜的价格都超过水果,快赶上肉价了。”相信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许多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
信阳的蔬菜价格偏高在2009年的冬天表现得特别明显。
在市物价办每周一期的价格监测表上,从2009年11月13日开始,我市部分蔬菜便开始了一轮“井喷式”涨价:黄瓜从3元/公斤涨到了4元/公斤,茄子从1.6元/公斤涨到了3.4元/公斤,青椒、西红柿等也有小幅上涨。就连萝卜这种以前1元/公斤也涨到了2元/公斤,豇豆、蒜薹在春节期间,更是涨到了14元/公斤!相比之下,肉类、蛋类的价格基本保持了稳定。
“最为明显的是本地产的黑白菜、黄心菜。”在采访中,有些市民这样说,“黄心菜最贵的时候6元/公斤,以前最贵也就是在下雪的时候4元/公斤。”对于这件事,曾经在农业部门工作的张更生说:“目前这个季节,已经快到了黄心菜、黑白菜等蔬菜抽薹的季节,质量已经不如以前,这个时候的价格应该是几角钱一斤,可是在3月3日前后还是4元/公斤的价格,这很不合理。”
信阳的蔬菜价格偏高还有一个表现,那就是在与省内、国内一些城市的比较上。信阳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办曾在2009年8月做过一次调查,信阳市蔬菜价格与周边的驻马店、南阳、六安等地相比要高18%左右,与郑州、武汉相比要高15%左右。调查显示,2009年8月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18种蔬菜分别为:圆白菜、油菜、芹菜、 生菜、大白菜、白萝卜、土豆、洋葱、蒜头、 生姜、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青椒 、豆角 、冬瓜、苦瓜),全国是2.63元/公斤;河南省是2.01元/公斤;郑州市是2.25元/公斤;信阳市是2.60元/公斤;驻马店是2.12元/公斤;南阳是2.26元/公斤;武汉是2.29元/公斤。
本地菜产量不足导致菜价偏高
按理说,信阳经济并不发达,但是信阳市的蔬菜价格为什么这么高呢?这得从供应、市场、消费这几个方面说起。
市商务局2009年9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信阳市菜地面积为45.6万亩,其中常年菜地为30万亩,大棚和日光温室8万亩。在保证市区居民食用上,常年能够生产上市的日光温室和大棚菜地只有1.1万亩。
目前,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人均菜地面积只有正常值的一半。“要确保专业菜地的城市供菜主渠道功能,至少需专业菜地3万亩以上,现有专业菜地面积和蔬菜基地严重不足。”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办在报告中直言市郊菜地不足。
本地蔬菜基地面积严重不足,在蔬菜流通环节上,本地菜供应量也严重不足,只能满足需求量500吨的三成左右。据了解,中心城区现有蔬菜市场25个,其中蔬菜批发市场1个,零售菜市场24个;经营摊位2209个,经营面积70350平方米。然而,这么多蔬菜销售市场,本地菜每日供应量只有100吨~150吨,占总需求的25%~30%;在每年的春秋淡季(即4、5、9、10月份)蔬菜供应欠缺,本地蔬菜只能占市场总量约25%的份额。
为了补上这个缺口,中心城区的蔬菜只能依赖外调。据悉,我市的批发市场每天都要从外地调运蔬菜350吨~400吨,调进地主要来源于本省的郑州、开封,安徽的合肥、六安、阜阳,山东的寿光,内蒙古的包头等地。
大缺口来自多方面原因
对于信阳这个农业地区来说,70%~75%的蔬菜依赖外调,这个缺口很大。这么大的缺口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也有多方面原因。
这首先表现在专业菜地面积严重不足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而逐年减少上。全市现有专业蔬菜基地面积约1.1万亩,“要保证中心城市人口常住50多万人口的食用,至少需专业菜地3万亩以上。”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办在调查报告中介绍说。
在专业蔬菜面积不大的同时,市郊菜地面积近年也在不断缩小。“五星办事处现在大概有菜地2900亩,只有在琵琶山、七里棚和马鞍山三个村有一些。而在5年前至少有4000亩。”五星办事处负责农业的纪委副书记徐洪新说。城市化进程已经让五星办事处从农村基本上变成了城市。
“据我所知,目前湖东和金牛山两个办事处没有一点蔬菜基地了,五星办事处也只有三个村有少量的蔬菜基地。原来的大拱桥等地的蔬菜基地是一点都没了。”张更生说。
第二个原因在于市场需求的加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对蔬菜尤其是有机绿色蔬菜的消费明显增加,蔬菜消耗在原基础上增加了1/4。”市商务局蔬菜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同时,城市化使得市区人口大量增加,对蔬菜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信阳餐饮业的繁荣也是蔬菜的需求增加的一个原因。同时,各县来市区调运蔬菜增多,本应该是县区供应市区的模式反而变成了市区供应县区了。”
“部分农民是因为失地而不能种菜,但也有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张更生说,“专业蔬菜是个细活儿,不仅要求农民有种菜的技术,还比较费时。部分农民种菜不懂得要领,反而不如出外打工收入高。种菜的农民还存在着不能准确掌握市场供求信息,种的菜有时候供过于求,种菜还没卖菜赚钱,这样农民就不愿意种菜了。”
“2007年的那场雪灾让我光种子钱就损失了8000多元。”大拱桥村曾经种菜的菜农说,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不高。这位菜农也表示,他们利润率低的情况也是不想种菜的原因。就其生产利润来说,除去生产成本及运费,农民的蔬菜生产利润在20%左右;蔬菜生产大户及专业蔬菜生产基地生产利润在30%左右。反而那些蔬菜销售商,他们的利润却可以达到60%~100%!“有些人就不干了,辛辛苦苦种菜,结果还没人家卖菜的挣得多。”张更生说,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同时也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农民也不愿意种菜。
除了这些原因,导致信阳菜价偏高还有不少的原因。比如:在从生产到销售这个链条上,存在着环节过多,直接从蔬菜基地进货的少;按照1万人1个蔬菜市场的比例,我市还存在着20多个蔬菜市场的缺口,供不应求也导致菜价上涨,并且这些蔬菜市场的管理存在着市场调控机制弱,蔬菜市场弹性小,市场价格监管和引导不够等问题;信阳总体消费价格指数偏高等。
5年内建成基本能保证中心城区需求的蔬菜基地
按照张更生的设想,基本解决中心城区菜价高的问题,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在市郊建立蔬菜基地,并不是简单的建,这个过程牵涉到农民转型、土壤改良、健全市场、市场监管等一系列问题。
“种的好人均收入能达到1.5万元。”五星办事处七里棚社区主任陈辉告诉记者。种菜不是没有收入,而是如何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让农民转行种菜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土地、技术和收入问题,这几个方面做好了,蔬菜基地建设就容易了。”张更生说,“转行主要是那些种地的农民。”
让农民转行种菜首先是保证农民种菜的收入要比种其他作物和外出打工的收入要高。“政府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土壤改良、菜地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的技术培训、相关补贴等。这个蔬菜基地建设的起点要高。”
蔬菜基地应当在哪些地方建设呢?市商务局蔬菜办和张更生都有一致的看法:目前和近期内应在甘岸、五星、游河等国道沿线重点规划蔬菜生产基地,保证被占的蔬菜基地能够得到补偿 ,同时对蔬菜基地进行补贴。
为了让蔬菜基地尽快建起来, 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也被这位市人大代表所想到。根据信阳市主要蔬菜商品供应存在对外依存度偏大,价格逐年上涨和季节性余缺的特点,重点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商品基地。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操作、政府推动”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菜篮子供应基地,以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的状态保证供应。同时投入资金做好应急储备。
广西南宁在中心城区有蔬菜公园,这个想法也被张更生认为具有可操作性。 “起点要高,不能被‘中心城区不能种菜’这个观点所左右。”张更生说,“首先要保证这个蔬菜是无公害的,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发展中高档蔬菜。”
信阳晚报记者 杨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