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 新闻频道 >人大要闻 > 浏览文章
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更安全更丰盛
继向社会发出征求意见公告之后,市人大迈出了解决今年01号议案(“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第二步——召开专题询问会,市政府10余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面对面回答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询问。3个小时内,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14名代表共向市政府、浉河区、平桥区和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提出了50余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菜价贵,蔬菜价格贵、菜价为何贵、菜篮子安全以及关于发展菜篮子的资金、方式等几个方面。
菜价贵让人难以接受,市民吃菜问题也不容乐观
“土豆都涨到了5.6元/公斤,本地产的黄心菜在最贵的时候涨到了16元/公斤,这极不合理!”会上,有代表对我市一些本地生产的蔬菜价格严重偏高发表了意见。“以3月15日为例,跟去年同期相比,大白菜涨了57.9%,菜花涨了47.4%,萝卜涨了47%,大蒜涨了400%……”市统计局负责人在回答常建军代表提出的“当前我市的菜价和往年对比情况”时回答说,在春节期间,价格上涨比较明显的是萝卜,涨了120%。春节期间,我市蔬菜价格与驻马店等周边地区相比高了15%。不过信阳的蔬菜价格有个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就是中心城区的菜价涨幅低于农村,而其他地区均高于农村。农村的吃菜问题也不容乐观。市商务局在2009年8月调查发现,信阳市蔬菜价格与驻马店、南阳、六安等地相比要高18%左右,与郑州、武汉相比要高15%左右。
市商务局:菜价贵有多方面原因
市商务局就我市菜价贵问题回答了蔡忠义代表提出的问题,菜价贵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本地蔬菜供应不足。这位负责人介绍,根据他们对我市规模较大的大洋蔬菜批发市场的一次调研显示,15%的菜来自平桥区和浉河区,50%来自郑州、山西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还有35%来自开封、商丘等蔬菜产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蔬菜销售市场严重不足。“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少,经营面积小,市场内存不足。”市商务局负责人说。另外,菜地占补不平衡也是原因之一。
市农业局:除季节性短缺和反季节蔬菜,蔬菜基本能够保障正常食用
张永忠代表提出“全市共有多少亩蔬菜基地,有哪些品种,市郊有多少菜地,我市农药残留检测”等问题时,市农业局局长这样回答:“我市的蔬菜除了基本上能够保证市民的正常食用,主要短缺问题是季节性短缺和反季节蔬菜后劲不足。”他说,我市共有叶菜类、茄果类等8类菜,我市全市共有耕地852万亩,其中蔬菜基地65万亩,浮动指数为2.3%,蔬菜种植面积可以达到163万亩,蔬菜年总产299万吨,按照全市常住人口650万人计算,人均每天可以食用0.735公斤,基本上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正常需求。
市财政局: 市本级财政将投入500万元建设蔬菜基地
“对于我市来说,发展‘菜篮子’,重点在于发展蔬菜基地。发展蔬菜基地,首先要有钱,有人引导。过去我们市本级财政对农业安排投入较少,主要从上级争取。”市财政局局长包胜柏说,“今年我们打算从市本级财政中拿出500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
发展市郊蔬菜基地,主要任务由浉河区和平桥区承担。“我们计划拿出不少于400万元的资金用于土壤改良,农民的技术培训。”浉河区区长邵春杰说。平桥区区长王继军也表示,今年将在这方面招商引资3000万元,争取金融部门支持5000万元以上。
据悉,目前,市政府已经成立了由商务局负主要责任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办公室,发展蔬菜基地的重点在浉河区、平桥区的几个乡镇。
“要把菜篮子工程当成一项永不言罢的民生工程来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铁璜说。 。
信阳晚报记者 杨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