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 新闻频道 >学习交流 > 浏览文章
豫 南 星 火(上)
——纪念“罗山青年学社”成立100周年
尚剑涛
尚剑涛
五四运动爆发后,沉静的中国大地掀起一阵巨大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也很快冲击到了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周边。武汉和黄冈、孝感、信阳、罗山、安庆、芜湖、六安等地的积极声援和响应,一部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感到振奋,这些追求进步、倾向新思潮的人士,开始自觉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思潮》等宣传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并相继成立了各种社团,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潮。其中,1920年11月,董必武、包惠僧、陈潭秋在武汉成立了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1920年,高擎宇和汪后之分别在信阳和光山成立实现生活社和光山学界同人研究社;1920年8月,尚伯华、尚钺在罗山成立青年学社,1920年初冬,恽代英、雷跻唐在信阳成立信阳互助社;1921年7月,恽代英、林育南在黄冈成立共存社等等,从而影响了一大批爱国进步青年将青春热血融入革命历史洪流中。
罗山是豫南的一个县城。尚姓是当地著名的望族,普遍家道殷实,尚伯华、尚钺是堂兄弟。五四运动爆发时,18岁的尚伯华就读在位于信阳的河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7岁的尚钺就读在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二中学。当五四运动的思潮传到开封和信阳,得到两地学界和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同学们举行游行和纪念大会,自愿散发传单、登台演讲,拍电报给北京学生联合会,表示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愿为“君等后盾”。尚伯华、尚钺积极参加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并组织和参加了河南国货维持会,开展抵制日货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尚钺还被推选为省立二中学生代表,出席了河南省学生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河南学联理事和《学联半月刊》编委、编辑,成为河南五四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19年12月,寒假。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尚伯华和尚钺两兄弟刚一回到罗山县城,就积极开展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活动。首先把进步知识分子倡导起来了,并发起组织筹建“罗山青年学社”的活动,联合罗山进步学生及觉悟起来的士绅、知识分子,联名向当时的知事王律仁,呈送创建学社申请文,知事迫于当时社会革命浪潮的压力,在呈文上签了圆通批语:“具呈已悉,原禀复”。
1920年7月,暑假。尚伯华与尚钺再次回到家乡,在罗山县城东街霍尚二公祠,组织召开了“罗山青年学社”成立大会。参加会议者数百人,除学生外,还有社会各界代表。会场上张灯结彩,鼓乐声喧,鞭炮齐鸣,掌声阵阵。内外张贴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拥护青年利益”“一切被压迫青年应参加民族解放斗争”以及“反对旧道德,树立新风尚”等标语。这些反映学社活动目的的标语,令人耳目一新。罗山著名绅士杨禹铭先生为学社送了一幅巨幅对联,张贴于社址大门两侧。上联是:“青春愿长留,将输入新潮,濯尽腐毒脑海”,下联是:“年华休错过,速增进知识,放开世界眼光”,社会变革和进步在罗山已是人心所向。
会上,在各界代表和知名人士讲话后,尚伯华代表学社宣读了《罗山青年学社成立宣言》。宣言中阐明了学社宗旨是:团结进步学生,大励志学业,讲究卫生,相信科学,解放个性,传播民主,争取自由,拥护青年利益,为民族解放而斗争。会后,尚伯华被推举为学社理事长兼社刊《三日报》主编,李仲才为副理事长,冯之焕为教育部长,方范九为农运部长,尚仲民为经济部长。学社在理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活动。
学社内设图书馆,是学社宣传的主要阵地。购进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刊物供学社成员研究,图书馆内悬挂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孙中山、牛顿、泰戈尔等人画像。学社成员陈孤零、刘志敏、郑新民、胡日新等共同学习《共产党宣言》,研讨《新潮》《新青年》上的文章;向广大青年讲解革命道理;开办了为在校学生补习文化课的补习班;不定期组织时事讲演,向青年学生和市民传播马列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军阀和封建地主豪绅的罪恶,以唤起民众。几年中,还曾办过两期幼儿班,教幼儿读书识字,教唱新儿歌,组织挖蛹捉蝇竞赛,教师均由学社骨干成员担任。
学社编印的刊物是《三日报》,它是学社向社会发表言论、传播信息、抨击时弊的舆论工具。创办几年中曾发表了许多好文章,传递了各地革命运动的消息,揭露和抨击了社会腐败现象,鼓舞人民争取民主自由。报纸是石印四开版面,图文并茂,文风犀利,面向大众,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欢迎。《三日报》上刊载的有一幅漫画,图为一个县府当差强拉一名农民,注文是:“走,不拿钱跟我进城”。这幅画当时被人津津乐道。
学社农民部在县城郊区组办农民夜校。夜校是以教识字的方式进行革命思想宣传的,联络并组织了许多农民。随着农民运动的兴起,至1925年后,农民夜校被组建成学社掌握的农民红枪会。如,城郊方范九红枪会、东铺陈树伦红枪会、庙仙姚首届红枪会,都是学社掌握的进步农民自卫武装。他们支持农民抗暴,维护农民利益。其活动为统治阶级所畏惧,受农民所欢迎,政治影响很大,曾被武汉国民政府誉为“人民感情”的“好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