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 新闻频道 >学习交流 > 浏览文章
豫 南 星 火(下)
——纪念“罗山青年学社”成立100周年
尚剑涛
随着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豫南进步力量的活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鉴于学社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大批骨干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并在党的领导下要踏上新的征途。罗山青年学社于1926年冬自行解散。学社组织虽解散了,但学社的革命精神仍然在发扬光大。
在历史的烽火中,罗山青年学社存续的短短几年里,学社大批骨干和一些成员迅速成长起来,他们先后离开罗山,奔赴新的战场。1927年3月,胡日新、尚仲民等4人被选送到武汉中央农运讲习所学习,继而又选送尚攸如、吕佩章去武汉国民党革命军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学社成员李俊、李亚民、阎子白随军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学社读书会学习讨论过红色书籍的罗山高等学堂女子班的教师和学生,深受学社进步思想影响也先后离开罗山参加了革命,如,去武汉的有杨染香、杨庆兰、尚佩秋等,去开封的有刘敏等,杨染香、杨庆兰随危拱之、黄静文、张瑞华等一起参加了广州起义;1922年,学社骨干刘志敏入开封北仓女子中学,1923年6月,投入共产主义运动中,在组织内做宣传工作,曾被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底,回到祖国,分配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1933年5月,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调到中共闽赣省委机关工作,任妇女部长,1935年4月,遭国民党军捕杀于漳州狱中;学社骨干陈孤零,1922年,考入信阳三师,并积极投入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与尚伯华、胡日新等共同组建中共罗山县特别支部,任中共罗山县委第一任书记。1931年,党派陈孤零去山东开展工人运动,后被捕牺牲于上海;胡日新,学社农民部负责人,1924年秋,回罗山组织了“红枪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任河南省战地农民运动特派员,1927年3月,到中共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8年初,特委派他到潢川组织大荒坡暴动,1928年3月,奉派以军事指导员身份到息县指导周荒坡武装斗争,后在策动敌军起义时,英勇就义;郑新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罗山第一小学、宣化店、潘新店等小学教书,1926年秋,任中共宣化店东峰庵支部书记。1927年春,参加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8年7月,在宣化店任工委书记兼“红枪会”总指挥,1929年,先后任鄂东特委委员、鄂豫边特委委员和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常委兼经济委员会主席,1930年9月,任红军第八师团政委、师长,1931年,任鄂豫皖特区总工会秘书长,是年冬被张国焘杀害。
学社发起人尚伯华,1923年,考入武昌师范大学(今武汉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后回罗山组织参与武装农民代表会。会后,到涩港灵山一带组织农民武装,广泛接触各地“红枪会”组织。“七·一五”政变后,在信阳尹公署党政训练班任教,主讲社会进化史,被当局逮捕,后被营救出狱。1928年初,回罗山组织农民暴动,3月被选为第一届罗山县委委员兼城关区支部书记。1929年秋,任正阳县委书记,化名吕盘铭。半年多的时间,即在闾河、黄祠堂、龚湾一带组建一支拥有300多人的农民游击队。1930年春,任驻马店办事处主任兼确山县委书记。同年夏任平汉信阳区特委候补委员。11月任豫南特委委员,主持平汉铁路郑州至信阳段工人运动指导委员会及《红旗日报》编辑工作。年底,调开封省委工作,此后组织参加地下党的工作,活动于开封、郑州、广水铁路沿线。1937年春,在列车上被叛徒出卖被捕,后牺牲于国民党监狱。1954年8月,国务院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学社发起人尚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本科。成为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有交集的学生,并在鲁迅的指导下,参加进步文学活动,编辑刊物,创作小说。其代表作《斧背》与《病》,后来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1926年冬,经郭沫若介绍在北伐军政治部编审科任上尉科员。1927年9月6日经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汪后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主办省委机关刊物《猛进》。10月受组织派遣到豫南,任中共豫南特委宣传鼓动部部长,1929年,被派到吉林省毓文中学教书,他在学生中组织秘密读书会,办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和学校中的反动分子作斗争。他的学生中包括一些后来成为东北抗日战争的骨干,也包括后来成为朝鲜革命领导人的金日成。金日成说尚钺是他“马列主义的启蒙老师”。1932年4月,党中央任命他为满洲省委秘书长。1938年,他到武汉,由郭沫若介绍,到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任中校图书资料室主任。1941年春,遵照党的指示,他在云南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并组织西南文化研究会,闻一多、吴晗、潘光旦、曾昭抡、李公朴等为成员。1946年底,他北上山东解放区,先后在山东大学、华北大学任教。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任人大历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学部委员。1978年任人大历史系主任,1982年去世。
今年,恰是“罗山青年学社”成立100周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载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一路上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在这条不凡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车辙,永远记载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永远记载着那些永垂不朽的英雄先烈。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深刻感到:在豫南大地上,有无数有志青年,胸怀使命感,不惜牺牲,为人民谋幸福。正在经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更应该缅怀“罗山青年学社”的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是他们在豫南红色革命史中留下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