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阳答卷
发布时间:2022-02-24 阅读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大工作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承载着人民的期盼和嘱托。一年来,信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胸怀“国之大者”,心中装着人民,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一份厚重的履职答卷。 “全年共召开常委会会议11次,通过地方性法规2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21项,开展执法检查9项,组织质询1次、满意度测评2次,作出审议意见16件;作出重大事项决议决定11项;依法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2人次”。数字背后,是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为民情怀,是自我加压、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是接续奋斗、务实重干的人大故事...... 2021年7月30日,《信阳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表决中全票通过,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是河南省首部地方性红色资源保护法规,也是信阳立法工作新的重大成果,标志着老区红色资源保护步入法治轨道。 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信阳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部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里“28年红旗不倒”。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信阳立法保护红色资源,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 信阳境内遗存革命历史类旧址达709处,革命文物数占全省的80%以上,但因保护意识不强、规划及统筹不到位、资金人才投入不足等导致红色资源受损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法者,治之端也。市人大常委会把制定《信阳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作为2021年两项立法审议项目之一,用法治为红色资源护航。 市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立法调研。2021年3月,组成7个调研组,分赴各县区就红色资源保护情况、存在问题及好的经验做法等进行专题调研,并赴福建学习借鉴经验。 制定过程中,坚持把民意作为立法的重要标尺,从立项到起草、论证、审议等每一个环节,都通过报刊、网络、实地调研、座谈走访、民意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意见。 听民声、聚民心、汇民智的地方立法,折射出的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气象。《条例(草案)》先后于2021年4月29日、6月3日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会议两次审议并通过,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信阳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的出台,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小切口”立法实践被《中国人大》杂志刊发。 2021年12月28日,又一部年度立法项目《信阳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2年2月22日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及时回应百姓诉求,精准破解影响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大问题,正是“小切口”立法的大价值。 ‘坚持‘小切口、大视角、接地气、真管用’的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围绕市委重点工作,不断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以人大力量全力助推法治信阳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地方立法‘红利’”。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冯桂荣如是说。 2021年10月29日上午,一场辛辣味十足的质询会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举行。9名常委会委员作为主、副质询人轮番发问。8个在全省营商环境排名靠后的牵头单位领导班子依次接受质询。 这是信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首次依法开展质询,也是信阳市人大常委会成立23年来的第一次。 质询人直奔主题、一针见血,被质询单位正视问题、用心解答,现场立下军令状。 每一轮质询结束,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投票进行满意度测评,会场电子屏即时显示满意票、不满意票,主持人当场宣布表决结果,做到全过程公开、透明。人大监督,行使的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彰显的是责任与担当。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信阳市瞄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目标,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推进营商环境革命。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市委推动营商环境革命的部署要求,将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作为2021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县(区)联动、一体推进,用9个月、分7个阶段精心组织实施。成立7个执法检查组,邀请88名人大代表参加,分赴10个县区、6个管理区(开发区)、29个执法主体单位开展执法检查,收集意见建议725条,均转交相关责任单位办理,并作出关于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决议。 对全省营商环境排名落后的单位依法开展质询,对质询答复、承诺事项办理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这套法律监督“组合拳”,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被质询单位制定整改方案12个,明确任务85项, 细化整改措施207条。整改成效赢得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点赞。 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畜牧“一法一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防洪“一法一办法”、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消防“一法一条例”、道路交通安全“一法两条例”、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执法检查,切实用好“法律巡视”这把监督利剑,推动政府依法履行职责。 与此同时,坚持把代表视察、人大调研作为议事之基、监督之要、决策之据。紧扣全市发展大事要事,组织7个调研组就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编制、优化营商环境等5项内容开展集中调研,先后召开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座谈会16场次,汇总梳理意见建议94条。 为进一步推动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五级人大代表淮河行”视察活动,沿淮河干流实地调研5县两区1个管理区共23个点,查看淮河两岸生态修复、河沙治理、生态廊道建设、湿地保护和淮滨港、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建设以及南湾水库、出山店水库保护治理等方面情况,积极呼吁、争取淮河立法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调研计划。 在平桥区平桥街道便民服务大厅门前,闪亮的省级人大优秀星级代表联络站的荣誉牌匾映入格外醒目。 “我们站设在服务大厅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群众能找得到代表、方便代表能见到群众。”该街道人大联络站站长姜勇介绍。 代表联络站是沟通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自2017年以来,全市共建成37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11个被评为省级优秀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想来常来的“家”。“以‘小切口’做‘大文章’,让‘小站点’起‘大作用’,使得人大制度优势更加彰显、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服务大局更加精准,让人大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2021年7月15日召开的全市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现场观摩交流会如是要求。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立足之本和力量之源。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突出代表主体地位,积极搭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构建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履职机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代表工作出新出彩。 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在接待代表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等制度。8月份以来共举办3次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邀请五级人大代表33人次参加。代表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面对面交流,畅谈履职感受,传达民声民意,为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装了新电梯,再也不用为上下楼犯愁了!”信阳市一处老旧小区的居民由衷地说。 2021年11月23日,信阳市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全方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推动全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稳步有序展开。推动此事进展的,是来自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余淑红等市人大代表的建议。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为民履职尽责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依法执行代表职务、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形式。 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以来,代表共提出建议191件,农村养老院建设、幼儿园建设、红色旅游开发利用等9件被列为重点建议。已答复代表建议199件次,其中A类件123件、占61.8%,代表满意率达到90%以上。一件件建议从纸面到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正是一场代表“出题”、政府“答卷”、百姓受益的生动实践。“我觉得‘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最管用的。”提起“全过程人民民主”,光山县帅洼村党支部书记胡善信滔滔不绝,“我们村坚持大事小事都与群众多商量,让群众参与村务治理。” 帅洼村是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打造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之一。多年来把民主贯穿于基层选举、决策、管理、协商、监督等全过程。 202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现形式,着力在全市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2021年11月22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光山县召开。 为让示范点建设规范化,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信阳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目前,全市已建成42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根据计划,2022年5月份之前,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2个基层示范点;2023年上半年,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及企事业单位全面铺开,高质量打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信阳样板,让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人民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 时代使命光荣而艰巨,人民期盼殷切而厚重。面对新的时代答卷,答案就在勇毅前行的步履中。市人大常委会将牢记领袖嘱托、践行初心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中奋力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向伟大的时代致敬,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