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 新闻频道 >人大要闻 > 浏览文章

乡村振兴工作专题询问会实录|市发改委:协同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30  阅读次数:次  【字体:


问: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政经济委主任委员 熊建欣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都把“城乡融合”作为专章论述,请问,我市如何协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答: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 梁玉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河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把“城乡融合”作为专章论述,充分体现了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市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2022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51.7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作为传统农区,我市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任务艰巨,意义十分重大。必须以乡村振兴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为路径,以中心城区和县城发展为关键支撑,创新“投融建管”模式,不断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


  一、做好顶层设计,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正确指引


  要以“1335”工作布局为统领,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撑、乡镇为节点、特色小镇为补充的“1+8+169+N”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致力中心城市“起高峰”。推进“一带三区”、雷山匠谷、海绵城市等重大项目建设,优化中心城区城市路网、绿网、水网,拉大中心城区框架;依托杭萧钢构、万华生态、明阳智慧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坚持因地制宜,针对8个县分类施策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固始、淮滨等县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推动新县、光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有序承接生态地区超载人口转移,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三是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169个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乡镇产业,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依托淮河生态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全域旅游等发展带,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


  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城乡融合发展基础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实现城镇化的前提,实施乡村振兴是关键举措,要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立优质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带动农民增收。二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扶持农民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三是健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合作社,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三、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就业岗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通过产业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是增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新产业。二是提升产业平台功能。依托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返乡创业园等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特别是困难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素质和稳定就业能力。


  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镇运行基础支撑


  着力促进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完善市政交通设施。优化城镇路网结构,打通一批断头路,大力推进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充电桩,优化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布局。二是推进公用事业发展。实施污水、垃圾处置设施提质增效,开展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提升城市供水能力。三是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五、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进城镇民生福祉


  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医疗机构(含中医院)提标改造,提高传染病检测诊治和重症监护救治能力,推进县级疾控中心建设。二是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完善幼儿园布局,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和转学政策,保障学龄前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三是优化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功能,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六、建设绿色城市,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完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街心绿地、绿色游憩空间、郊野公园等,加强黑臭水体治理。二是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合理布局危险废弃物收集和集中利用处置设施。三是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七、提高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功能衔接互补


  发挥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一是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放大中心城区的人口、产业、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城乡道路连通、城乡客运一体化。三是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鼓励县级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乡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八、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城镇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对标苏州,全面优化服务、提升效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最便捷报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护航。二是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三是全面落实企业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的责任,让转移人口无后顾之忧。





乡村振兴工作专题询问会实录|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保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