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 新闻频道 >学习交流 > 浏览文章
功绩留青史 品德昭后人
——深切怀念张延积同志 姚铁璜
张延积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近四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直使我难以忘怀。张延积同志是刘邓大军南下干部,1947年夏从冀鲁豫边区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先后担任中共潢川县委书记、中共金寨县委第一任书记、鄂豫区党委一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地委办公室主任等领导工作,为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坚持大别山斗争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72年至1975年,他在担任信阳地委书记期间,为信阳的发展和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在担任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省委副秘书长时,对信阳老区的经济建设十分关怀,切实帮助信阳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他在退居二线,担任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副省级待遇)、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顾问乃至离休以后,仍然满腔热忱地关心信阳老区建设和发展。80年代,我在省委办公厅、信访局工作期间,革命前辈张延积同志就是我尊敬的老领导,我长期在他身边工作,亲聆过他的谆谆教诲,得到过他的亲切教导和培养。来到信阳工作后,对老领导、老书记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每当我想起在他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张延积同志关心下属,处事严肃认真。他那严慈如父辈般的音容,时时浮现眼前。往事历历,犹如昨天。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非常怀念为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我非常怀念德高望重的张延积同志,为此特作如下回忆。
大别劲松 名扬金寨
张延积同志1921年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县安站镇东张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日救亡自卫团政治处青年科科长,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兼中共泰西特委青年部部长,鲁西区党委一地委青委书记、青救总会副主任,冀鲁豫边区青救总会组织部长、鲁西北地委民运部副部长、冀南区党委七地委民运部部长。从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张延积同志不仅锻炼成为一名我党的德才兼备、富有斗争经验的优秀干部,而且长期从事青年干部培训工作,为我党培养了一批富有朝气的优秀人才。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重大变化,作出了实行战略反攻的重大战略决策,并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战略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指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迅速调集4个主力纵队12.4万人组成了第一批南征部队,史称刘邓大军。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7日,刘邓大军分三路向大别山挺进:刘邓率二、六纵为中路,一纵和中原独立旅为西路,三纵为东路。8月17日至8月22日,刘邓大军主力以锐不可挡之势粉碎了敌人数十万大军的前堵后追,先后跨越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等重重障碍,一往无前地挺进大别山。8月27日,刘邓大军主力越过最后一道天险——淮河,胜利到达大别山。
为了迅速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刘邓大军南下时就抽调地方干部1858人组成“天池部队”随军行动,以此作为开展大别山区地方工作的骨干。8月28日,时任冀南区党委南下干部大队副政委的张延积同志,刚刚率队进驻潢川县城,就奉命担任中共潢川县委书记。他顾不上千里行军的劳累,就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地方工作中,迅速建立了潢川县民主政府。
刘邓大军刚刚进入大别山战略要地,敌军就以23个旅的兵力从东、西、北三面合击而来。刘邓首长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北线牵制、南线展开”的战略部署。8月29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光山北向店发出了《关于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为此,张延积同志又奉命随二纵南下大别山中心区商城等地,开展地方政权建设,9月上旬担任中共立煌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展开之后,在解放的23个县之中建立了光(山)商(城)、潢川、商城、固始、经扶、礼山、麻城、罗田、英山、立煌、六安、霍山、桐城、舒城、潜山、岳西等17个县级民主政权,为创建大别山解放区奠定了基础。
山高林密的立煌县大部原属豫南商城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境内四周多山,关寨环立,形势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代多为兵争之地。这里是商城起义的爆发地,是河南省第一支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的诞生地,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核心区之一,群众基础好。因此,刘邓大军在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进程中,这里就成为重点县。为了扎根大别山腹地,使之成为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基地,张延积同志不辱使命挑重担,团结和带领县区干部共同奋斗,迅速打开良好的工作局面。他主持召开的首次县委会议,作出的第一个决议就是改县名。立煌县原无县治,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之后,蒋介石为了表彰卫立煌的“功勋”,以控制大别山区打击革命力量,发出命令:“于金家寨添设新县,即以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卫立煌之名,定名立煌县,以金家寨为县治所在地……”(立煌县初为河南省管辖,1933年4月划归安徽省)。县委会议一致认为:以国民党将领卫立煌名字命名的县名,是老苏区人民的耻辱,本县被刘邓大军解放以后,应当立即把县名更改为金寨(以县治所在地命名)。于是,由县委书记张延积上报鄂豫区党委和邓小平批准,立煌县(原商城县南部)正式改名为金寨县。随后,县委副书记、县长白涛同志立即挥笔写下了“金寨县民主政府布告”,张贴全县。布告通篇是五言诗句:“查我金家寨,大别山中心,革命根据地,中外有威名。立煌本国贼,不应留臭名,改名金寨县,历史面目真……”。从此,金寨县便以新的县名载入史册。
1947年冬,蒋介石为解除心腹之患,集中了14个整编师33个旅的兵力,对刘邓大军展开全面围攻,企图彻底摧毁大别山根据地。为了打破敌军对大别山的“总体战”,刘邓首长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内外线粉碎敌人围攻、坚持大别山的指示,决定组成前、后两个指挥所,分兵作战,实施战略再展开:由刘伯承司令员率后方指挥所和一纵向外线淮西区展开,十纵和十二纵向外线桐柏区、江汉区展开;邓小平政委和李先念副司令员率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指挥第二、三、六纵队坚持内线斗争。
在敌人几十万重兵围攻大别山的险恶环境中,能否在大别山站住脚,事关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全局。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大别山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那时,年仅26岁的张延积已经是我党一名斗争经验比较丰富的地方干部了,他像一棵劲松扎根于大别山,在艰难的环境中领导金寨县军民坚持对敌斗争。1947年12月31日,是张延积同志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鄂豫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段君毅陪同邓小平、李先念等首长到金寨县视察工作,并对坚持大别山斗争做了极其重要的指示。也就是在这次见面中,张延积同志实事求是地向首长们汇报了本地在形势宣传、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扩大县区武装、建立后方基地、支援战争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第一次亲耳聆听了邓小平、李先念等首长的指示。在此后的岁月里,张延积同志坚决贯彻落实邓小平的重要指示,“县委是全县党的领导核心”,把金寨县各个方面的干部凝聚到了一起,充分发挥了县委在巩固、建设根据地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1948年3月,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后,敌人对大别山区实行重兵“清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张延积同志率领全县军民艰苦奋斗,在崇山峻岭、深山老林中与敌人周旋战斗,坚持游击战争,渡过黎明前的黑暗,迎来胜利的曙光。1948年夏,中原主力部队发动强大攻势,迫使蒋介石把“扫荡”大别山的部分军队外调,大别山区的形势日渐好转。中共鄂豫区党委抓住有利时机,确定了“坐南朝北”的发展方针,开始全面反攻。10月8日,鄂豫军区部队首先攻克新县县城,使之成为大别山全境解放的先声。11月9日,鄂豫军区部队连续攻克商城、固始、金寨县城。11月30日,鄂豫军区部队再次攻克商城县城。商城解放后,这座在红军时期就著名的“赤城”,成为鄂豫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驻地。固始解放后,张延积同志担任中共鄂豫区一地委办公室主任兼组织部副部长,并随地委进驻固始县城,在支前和培训、选拔干部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1949年4月,张延积同志调离信阳,到中共河南省委青工委负责团省工委筹建工作。
人民公仆 开荒造林
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张延积同志先后担任共青团河南省委第一副书记,国营黄泛区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河南省政府农林办公室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郑州师范专科学校、郑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中南局农场管理处处长,华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共信阳地委书记等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延积同志调任河南省委青委、团省委第一副书记后,发挥其长期从事青运工作的特长,在领导建团工作和发动青年参加恢复发展生产、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支援战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然而,张延积并不看重这份比较安逸的工作,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河南黄泛区农场,领导职工艰苦创业,垦荒造田,建成了我国关内第一个大型国营机械化农场。他语重心长地表达了一个人民公仆的心声:“我感到中国农村的贫困面貌要改变,不下一番功夫不行。所以,我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团省委后,我还不愿意坐机关,我愿意下去干一番事业,愿意搞现代化的农业,建设一个大农场。黄泛区是1938年蒋介石扒开黄河口想淹日本人时形成的,结果没淹到日本人,把河南、江苏、安徽几个省淹了。主要是以河南为主,淹了20多个县,淹死了一二百万人,几百万人流离失所,老百姓背井离乡,逃荒要饭的很多。解放后,咱们建设黄泛区,部分人就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土地多了,人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划的国营农场。我去当书记兼场长时,黄泛区一片荒芜。我们买了苏联的大型拖拉机和大收割机,以及其它先进的农机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后来,黄泛区农场发展到6.5万亩,其中麦子5万多亩,棉花1万多亩。另外,还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万亩苹果园,都是派专家到烟台、大连采集优良品种嫁接的。经过四五年的努力,那里在中原地区成了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帜。上海作家白危写了一部小说叫《垦荒曲》,就描述了当时创业的情况。”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张延积同志于1955年调任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1957年冬,调任郑州师院党委书记。1962年,调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农委国营农场处处长,分管中南局五省的国营农场管理工作。
从创办农场到分管农业,张延积同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1973年8月,他被任命为中共信阳地委书记。他“一生爱树、一生种树”,尤其对信阳的“树”情有独钟,希望信阳的“树”能枝繁叶茂。他多次回忆到:“1947年,我随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时,看到山高林密。但那时主要树种是马尾松。1958年,有十几个民兵团开进大别山区,大量砍伐树木,进行大办钢铁,给国家与群众造成严重损失,简直是场大灾难。1964年,四清运动中,进行了封山育森林,但生长起来的仍是木材质量低的马尾松”。
张延积同志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把干事创业、为人民谋幸福摆在第一位。信阳是个农业大区,当他到信阳地委担任分管农业的书记后,立即结合本地实际,倡导大力发展利国利民、造富后代的林业。这时,湖北省在江北广济等县营造大量杉木林,效果良好。经过深思熟虑,张延积同志认为:应充分发挥信阳气候适宜、山多水多、土质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杉木种植。1973年冬,根据张延积同志的提议,中共信阳地委决定学习湖北经验,大力发展林业,在信阳全境营造100万亩杉木林基地 ;并决定由张延积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立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切实抓好这项重点建设工程。在张延积同志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推动下,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抓此项工作,各山区县集中5000到上万人开进山区安营扎寨,一干就是两三个月才下山。在张延积同志的呼吁下,上级主管部门对此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部和省农业厅下发了专项补贴,对群众鼓舞很大。“十年树木、百年大计”,张延积同志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狠抓造林质量,在挖穴时要求规格很严,必须做到“二尺深,二尺宽,水平槽,满山耕”。每架山都规划了防火墙,汽车可以顺着防火道一直开到山顶。当时,他曾计算了其可观的效益,杉树20年可开采,每亩种100棵,每棵卖100元,总价值可达100亿元,认准这确实是富县富民的好工程。在任两年,他亲自带领信阳各地的基层干部,与广大群众共同奋战在杉木林种植第一线,发展起了百万亩高标准杉木林基地。到了80年中期,百万亩成材杉木就开始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张延积同志对此一直非常关注:“1986年,我到信阳地区考察扶贫工作时,在安徽省农贸市场上,我看见信阳出手的大批杉木标本,说明杉树15年就可进行砍间伐。现在信阳大别山区,还有部分高大的老杉树,由于群众尝到了甜头,每逢春季栽树时首选杉树栽种。上世纪80年代初在信阳市的息县、淮河、平原地区道路两旁和田埂底边,栽种了大量的水杉,效益很大。现在信阳的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地区,森林覆盖占河南首位,大别山是风光秀丽的红色旅游区”。直到今天,信阳老区群众仍交口称赞当年为他们找到这棵“摇钱树”的老书记张延积。
情系老区 鞠躬尽瘁
1975年8月以后,张延积先后调任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郑州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共河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省扶贫领导小组顾问等职。
信阳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全市10个县区有168个乡镇是革命老区,是全省革命老区比较集中的地方。在革命战争年代,信阳革命老区人民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有100多万人参军参战、30多万人英勇牺牲,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红旗不倒”的殊荣,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信阳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张延积作为一名长期在信阳革命老区战斗、工作的老同志,对信阳有深刻地了解,对老区人民有深厚的感情。革命老区的建设与发展、老区人民的生活改善,在张延积心目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他在担任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省委副秘书长等重要领导职务期间,经常到信阳老区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慰问老红军、烈属和老区人民,帮助解决信阳老区建设的实际问题,在老区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行业发展上,都想方设法给予了大力支持。他经常勉励道:信阳老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事老区工作的同志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抓住改革开放为老区建设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切实加快信阳革命老区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延积同志协助段君毅、郭坦同志分管全省信访工作,当时信访量猛然大增,赴京上访占全国首位,省委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将信访工作列入各级党委的重要日程,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抓信访。张延积同志每次到地市考察工作,都要带信访干部,带信访案件,就地处理解决,他经常亲自听取信访汇报,及时批示信访案件,促使了一批批信访案件得到妥善解决,致使全省信访量大幅度下降。经过各级党组织的艰苦工作,使50多万件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1984年底,省委决定将省委办公厅信访处、省政府办公厅信访处合并成立河南省信访局。进一步打开了全省信访工作新局面。可以说张延积同志是三中全会以后,我省信访工作的奠基人。
张延积同志对党史研究工作非常重视。1985年,他被省委指定为冀鲁豫边区党史编委会成员兼冀鲁豫边区党史办副主任。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作为一名亲历、亲为和见证者,张延积同志留下了许多终身难忘的深刻记忆。他说:“党史研究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党为革命牺牲了大批革命烈士,为新中国建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建国以后,在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但是,党也走了不少弯路。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以后,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感觉很好,对我们国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提出了很多措施。我心情很愉快,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党培养多年的老同志,有责任、有义务参加党史研究工作。这项工作既是我当时主动提出来的,也是组织上确定的”。“我一见了党史资料,修改或阅读,就很有感情。过去战争年代自己接触的面有限,通过党史资料,又认识了很多老同志,很多原来不很了解的事情,又进一步了解了。通过党史研究,我对我们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拥护的道理又加深了认识”。从事党史研究工作之后,张延积仿佛又增添了无尽的力量。冀鲁豫边区地域广阔,其中山东有50多个县,河南有40多个县,河北10个县。张延积先后跑遍了河南省的40多个县和山东省的部分县,先后参与了《冀鲁豫革命史》、《冀鲁豫区党的建设》、《刘邓大军南征记》等书籍的征集出版工作,搜集提供有价值的党史资料30多万字,为冀鲁豫边区党史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作出了贡献。他感慨道:“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这些老同志在战争中有幸活了下来,是幸存者。我这个幸存者有责任把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关心人民疾苦的精神讲给年轻的一代,让他们记住过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张延积同志对信阳革命老区人民情深意长。1987年4月,他在担任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省扶贫领导小组顾问之后,专程到信阳老区的潢川、固始、商城等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在考察中指出:大别山区,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充分利用山区资源,是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他对信阳老区在扶贫开发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对特别贫困地区采取特殊措施、搞好全面规划、发展多种经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省委书记杨析综同志看了他提交的《大别山老苏区扶贫工作情况考察报告》之后,作出批示:“看了这个考察报告很受鼓舞,说明只要路子对头,工作扎实,经济困难的地方脱贫致富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这个报告可以摘登政研室《调查研究》,希各地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作出更好成绩,也希望新闻单位多作这方面的宣传报道,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退出一线工作的老同志,不辞辛苦,深入调查,提出建议,为发展经济贡献力量,这种精神和作风值得学习”。
他于1995年离休后,仍然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继续关心、参与我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献计献策,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崇高精神。2001年5月,张延积同志又专门到信阳老区的新县、潢川县、固始县、商城县、息县、罗山县农村进行考察,写出了5篇具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并对信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同志在调查报告上批示,“农业结构调整确需要因地制宜、有重点地推动”。副省长王明义批示:“张老调查很具独特风格,简单明了,实事求是,很能说明问题……有些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作为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顾问和特邀贵宾,张延积同志出席2001年信阳茶叶节后,又出席了河南省第一家市级扶贫开发协会——信阳市扶贫开发协会成立大会,还到潢川参加华英集团建立10周年暨第四期工程竣工庆典。
2005年4月28日,革命老人张延积同志不顾年老多病,带着对信阳老区人民的深挚情意,兴致勃勃地出席了信阳第十三届茶文化节。当年秋,张老病重住院,他在生命垂危之际还念念不忘信阳,深切期望加快老区发展。信阳老区干部群众为之深受感动,于9月26日举行了“延积同志在信阳”座谈会,与会者怀着敬佩之情回顾了张延积同志在信阳战斗和工作期间,为信阳老区的解放、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衷心祝愿张老早日康复,健康长寿。但是,张延积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7日在北京逝世。
张延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张延积同志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坚持党性原则,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团结同志;他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向组织伸手,充分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张延积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回顾张延积同志在信阳战斗和工作期间留下的感人事迹,我们无限怀念这位德高望重、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党的人民公仆。功绩留青史,品德昭后人。我们要学习张延积同志在革命战争中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为祖国献身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在日常工作中艰苦创业,热爱老区人民、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人民赋予的重托,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建设和谐信阳、富裕信阳、魅力信阳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