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专题询问会实录|市人民政府:加快农业强市建设 着力乡村振兴扛旗
发布时间:2023-08-30 阅读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8月26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就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12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4名市人大代表就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和关心的问题,向市政府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体局、市卫健委等15家市直责任单位负责人询问。“信阳人大”微信公众号从今日起陆续推出此次专题询问会问答实录。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信阳师范大学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 余国忠
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问题?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将乡村振兴作为我省十大战略之一,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个确保”、实现“两个更好”的重大任务,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指导推动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和农业强市建设,认真贯彻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着力在乡村振兴上扛旗。设立乡村振兴指挥部,成立组织、人才、文化、产业、生态“五个振兴”工作专班,形成了“四大班子”齐上阵、“五个振兴”同推进、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良好局面。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一是抓牢保障粮食安全头等大事。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产量连续15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在全省粮食安全考核中位居第一方阵。二是谋划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学习浙江经验,以“十百千万”工程引领推动乡村振兴,计划用3年时间为县域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创出经验、作出示范。目前,各县区以示范区交通环线为依托、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已经初步形成。三是加快农业强市建设。市政府印发了《信阳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谋定优质水稻、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水产6大主导产业,红薯、油菜、花生、蔬菜、食用菌、中药材6个特色产业。市级层面1个主导产业由一位市领导牵头专班推进,落实品种优质化、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六化”发展路径,依托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谋划300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四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户厕改造三项重点整治任务,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涌现出以郝堂为代表的一大批美丽乡村。五是创新推动乡村治理。“三星文明户”评选、孝善敬老“饺子宴”等活动持续开展,“三零”村(社区)达标率95.15%,动态排名全省第一。六是强化多元投入保障。除预算保障支出外,上半年争取到上级农水事务资金31.81亿元、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11.82亿元,位居全省前列;用足用好政府债券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涉农融资保持持续增长。七是改革激活发展要素。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浉河区获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在浉河区、光山县开展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试点,有序盘活农村资源。
尽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贯彻执行“一法一条例”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法一条例”学习宣传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凸显,农业产业链延伸不够,农村各类人才短缺,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7月份,市政府已作了统筹安排,建立了问题台账,正在有序推进整改。
下一步,市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加强“一法一条例”宣传贯彻。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压实职能部门和乡镇执法、普法责任,营造公职人员带头、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督考核办法,切实提升“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效。二是进一步扛稳守牢“两条底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做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粮食安全。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落实“四个不摘”,加强监测帮扶,聚焦群众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扎实推进“十百千万”提质提速。持续开展月督导、季观摩,确保年底前示范区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选择10个示范引领村加强跟踪指导,确保明年6月底前形成示范。四是持续深入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结合“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坚持示范引领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分类开展整治提升,实行“月暗访、季考评、年终总评”的督导考评机制,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乡村公共服务便利度,乡村人居环境舒适度。五是加快推进“6+6”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六化”要求,推动农业产业振兴提速增效。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正大合作项目落实落地,把正大产业链尽可能多地引入信阳,逐步实现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蝶变。六是创新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方式。加大争资跑项、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基层探索乡村振兴项目片区式开发、“投融建运”一体化模式,破解资金投入难题。七是持续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发挥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县分校等农民培训机构的作用,对各类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开展实战化培训,全面提升技能。对急需人才,建立域外人才招引机制。用足用好支持政策,鼓励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八是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机制。围绕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部署的年度重点任务,健全常态化督查机制,年末强化对重点工作的考评和结果运用,确保圆满完成乡村振兴各项任务。
总之,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帮助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以“十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坚持系统思维,发挥拼搏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坚决实现乡村振兴扛旗目标。